2017年国际期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杂志发表了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s, AAs)及其衍生物与肝癌发生相关的研究,文章发表后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巨大争议。尽管AAs可致肾毒性和泌尿系肿瘤早已获得广泛共识,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也将AAs列为第一类致癌物,但是该研究仍然冲击了人们对肝癌发生的普遍认知。之后,2018年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 杂志发表的一项基于我国台湾地区全民医疗数据库的流行病学研究进一步提出含有AAs的中草药可能是乙肝相关肝癌发生的另一重要风险因素;而最新发表在Hepatology杂志的文章结果表明单独给予AAs即可诱导幼龄小鼠肝癌发生,这似乎又为AAs诱导肝癌增添了新的证据。然而,在多项采用成年小鼠和大鼠的研究中均未观察到AAs可诱发肝癌,因此AAs致肝癌的客观性还有待验证。为科学客观地看待AAs与肝癌的关系,避免误导我国肝癌防控策略出现大的偏差,同时促进AAs相关制剂安全性的科学监管,笔者梳理了AAs与肝癌相关性的研究,并探讨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工作重点和应对措施提出了建议。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枳术丸治疗血脂异常的药理机制,为新药研发及经典方剂临床拓展运用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TCMSP(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数据库获取白术、枳实、荷叶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靶点,根据ADME筛选中药活性组分;通过Gencards、OMIM、TTD、DRUGBANK数据库获取血脂异常主要靶点,利用String平台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构建PPI网络并挖掘网络中潜在的蛋白质功能模块。采用Metascape平台分析“药物-成分-靶点”及其参与的生物过程及通路,而后采用Cytoscape3.7.1软件构建“枳术丸成分-血脂异常靶点-通路”网络,最后通过Systems Dock Web Site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枳术丸调治血脂异常的核心活性成分为槲皮素、山柰酚、木犀草素、柚皮素等,核心靶点有ESR1、NOS2、ESR2、PPARG、PTGS2、PTGS1、MAPK14、ACHE、ADRB2、F7等,分子对接验证亦显示评分大于4.25者占总数85%,大于5者占63.6%,即大部分靶点与成分的结合活性较好。枳术丸调治血脂异常的生物学通路主要作用于AGE-RAGE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以及脂肪细胞中脂肪分解等通路,其功能主要为调节细胞内类固醇受体的生命活动等。结论 本研究初步揭示了枳术丸调治血脂异常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为枳术丸的临床开发利用提供基础。
中医电子病历(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EMR)包含大量的医疗知识和患者健康信息,对该类信息的抽取和挖掘对中医药的传承和创新有着重要意义。然而以纯文本形式记录的中医电子病历是一种非结构化信息,阻碍了中医药临床经验的总结与挖掘。本文主要讨论如何用机器学习算法对非结构化的中医电子病历文本进行信息的分类抽取,抽取出症状、处方、治法等有用信息。先将电子病历文本进行分词,然后进行标签标注,采用朴素贝叶斯和word2vec算法训练形成模型,最后进行模型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模型的信息抽取查准率可达80%以上。该研究在中医电子病历文本信息抽取领域做出了初步探索,为进一步进行中医药领域的数据挖掘和科研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目的:中药资源区划是中药资源产业规划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设计和实现中药资源区划系统对提高区划分析的自动化科学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主要阐述了中药资源区划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该系统是基于地理信息技术的组件式开发方式,以Visual Studio 2012作为开发平台搭建C/S架构的中药资源区划分析系统。结果:形成了以中药材采样点位的空间分布为依据,以生态环境因子库为基础,实现对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多因子的定量化和空间化分析的区划系统。结论:构建了以空间数据为基础、多种空间分析方法综合应用的区划分析系统,实现了中药资源区划的自动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针灸作为肺康复的重要手段在稳定期COPD患者的疗效,欲为针灸疗法在临床上的合理运用提供客观信息。方法:对万方数据库、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网络版数据库、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ochrane、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检索从数据库建立至今有关针灸运用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康复疗效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然后进行必要的文献风险评估及质量评价,随后以RevMan5.3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系统评价。结果: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共获得9篇关于针灸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康复疗效的RCTs,纳入了681名患者。在肺功能方面针灸联合常规治疗明显优于西医常规治疗或者西医常规治疗联合安慰针:提高了肺功能FVC%[MD=5.90,95% CI(3.07,8.73),P<0.0001];改善FEV1指标[MD=0.32,95% CI(0.08,0.55),P=0.008];FEV1/FVC得到提高[MD=10.16,95%CI(4.34,15.99), P=0.0006];肺功能指标FEV1%也有较大改善[MD=0.93,95% CI(5.73,6.14), P<0.0001],以上对于肺功能的指标均具备统计学意义。此外6-minute walk distance及血气分析试验组也均优于对照组。无不良反应等安全性报告。结论:针灸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康复的肺通气功能、血气分析、6-minute walk distance等指标均有明显改善,而且安全性较好。